汉中仙毫
基本介绍
秦巴三月芳菲盛,又是绿茶飘香时。陕南绿茶主产区——汉中市各地茶叶定点经营门店3月初统一换上了以绿色茶园为底、印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汉中仙毫”字样的门头标识。
汉中北依秦岭南垣巴山,产茶历史悠久,茶区生态优越,“纬度高、海拔高、云雾几率高、土壤锌硒含量高”的自然地理优势,使汉中茶叶市场美誉度日渐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汉中市委、市政府把茶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绿色产业之一,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使茶叶产业迅猛发展。但发展中,汉中茶叶陷入了长期的品牌混战、标准不一、竞相压价、消费者选择难的尴尬,阻碍着茶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产品特点
一般一芽一叶,其状似兰花,色泽翠绿鲜润,白亳满披;香气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爽口回甘。
毛尖属于茶叶的一个品种,因产区不同冠以不同名称,如:信阳毛尖、黄山毛尖、汉中毛尖等。毛尖茶的外形比较的细直圆润光滑,茶叶全身遍布着白毫,茶叶全身披着一层绿衣,香气香远悠长,,冲泡出来的茶汤颜色碧绿,茶叶舒张开来,慢慢沉入杯底,茶叶片片匀整,柔嫩鲜绿光滑。
陕青则是陕西绿茶的统称,陕西产的毛尖和仙毫都包含其中。
制作方法
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理条→做型→提毫→烘干→精选。
(1)摊青:鲜叶均匀摊放于阴凉通风、不受阳光直射、干净卫生的室内竹质匾盘或晾席上,厚度一般不超过3cm。每1至2小时轻翻1次,6小时内应付制。鲜叶失去光泽,叶质萎软、失重8%至10%为适度。
(2)杀青:常用微型滚筒杀青机,锅温220℃至180°C。投叶量因机型而定。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叶色变暗,含水量60%左右为适度。
(3)理条:常用五槽和七槽多功能机,锅温90℃至80℃。投叶量因机型而定。初步成形,含水量40%左右为适度。
(4)做形:同理条用机械。锅温80℃至70℃。投叶量因机型而定。基本定形,含水量20%至30%为适度。
(5)提毫:用炒茶锅手工提毫。锅温70℃至60℃,投叶量150至200g/锅次。白毫初露,外形固定为适度。
(6)烘干:用热风式名茶烘干机,初烘温度100℃至90℃,摊晾30分钟,复烘温度80℃至70℃。烘到手捻成末,含水量6%以下为足干。
(7)精选:除去碎叶、黄叶、粗条、老梗以及其他夹杂物,保鲜贮藏。
获奖荣誉
2005年,汉中市政府启动了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将茶叶品牌由最初的20多个整合到“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3个品牌。2007年12月,汉中市政府又以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为契机,最终将茶叶品牌整合为“汉中仙毫”一个品牌。汉中市政府先后组团分别参加了西安首届茶博会和北京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博会,“汉中仙毫”斩获多项金奖。2008年起,汉中市茶业协会对“汉中仙毫”实行定点产销企业资格认定,采取“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估,颁证挂牌”的办法,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统一定点经营企业、经营门店门头标志,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247个“汉中仙毫”定点生产企业,195个“汉中仙毫”定点经营企业。
汉中市政府副市长郑宗林在接受《西安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汉中借助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强力推进品牌整合,汉中茶叶统一称之为‘汉中仙毫’。使多年困扰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品牌多、杂、乱问题得以逐步解决,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汉中茶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573289413@qq.com本站将立刻删除。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sntcw.cn/hztc/5.html